当前位置:行情资讯 > 行情分析 【干货】马来西亚钢材市场供需分析

来源:冶金信息网作者:佚名
2016-09-01 14:11:24

0

分享到:

摘要: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材市场供需状况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业发展

    起步阶段

    20世纪70年代以来,西方各国钢铁生产日渐萎缩,亚洲国家钢铁业开始蓬勃发展,马来西亚钢铁工业也随之逐步建立。80年代后期,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化项目,钢材需求大幅攀升,钢铁项目纷纷上马,钢铁业得到迅速发

    展。90年代,日本、中国台湾企业来马来西亚投资钢铁厂,马来西亚钢铁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。

    调整阶段

    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市场需求锐减,马来西亚钢铁业遭遇寒冬。为保护本国钢铁业,马来西亚政府对部分进口钢材(板材)开始征收25%的重税,同时由政府牵头以收购、兼并和关闭等手段对钢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。美国“911事件”后,马来西亚政府又对板材产品额外征收30%-50%的进口关税,并对板材产品实行进口准证制度。受政府政策影响,2002-2003年马来西亚钢材需求减少,但出口反而增加。

    发展阶段

    2004年起,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全球钢铁市场回暖,马来西亚钢材消费逐步恢复,该国钢铁业进入相对较长的繁荣期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虽对马来西亚钢铁业产生一定影响,但因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马来西亚钢铁业在2009年中即恢复增长。其后,马来西亚政府实行钢铁新政,同世界贸易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接轨,放宽贸易保护措施。2010年以来,马来西亚钢铁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生产

    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和出口大国,但其国内钢铁企业规模大多相对较小,并且技术相对落后。由于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原因,行业垂直整合较少,大规模综合钢铁厂数量有限。据世界钢铁协会估计,2015年马来西亚粗钢产量为410万吨,同比下降4.7%,在全球仅排在第33位,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三位,远低于越南的610万吨,但仅略低于印度尼西亚的420万吨。

    据东南亚钢铁协会统计,截至2014年底,马来西亚生铁(铁水)年产能为50万吨,直接还原铁产能年产能393万吨,粗钢年产能1212万吨,板坯年产能400万吨,小方坯年产能812万吨,热轧中厚板年产能87万吨,热轧板卷年产能390万吨,冷轧板卷年产能305万吨,金属镀层板年产能108万吨,彩涂板年产能49万吨,电镀锌年产能33万吨,棒材、线材及型材合计年产能853万吨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产能不足,主要以生产低利润的商品钢材为主,此外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马来西亚钢铁业综合竞争力下降。随着马来西亚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与公平,其国内钢铁业获得的保护将会越来越少,面对大量涌入的廉价进口钢铁产品,竞争力低下的马来西亚钢铁业未来发展不容乐观。

    从国内钢铁生产来看,据东南亚钢协统计,2014年马来西亚铁产量仅为100.7万吨,并且全部为直接还原铁;粗钢产量有所下降,达到431.6万吨,全部为电炉钢;成品钢材产量也略有下降,达到747.8万吨。虽然本地钢材需求增长较快,但受技术水平限制以及廉价进口钢材冲击,马来西亚国内钢铁产能利用率一直相对较低,2014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35.6%,低于上年的40.6%,而钢材产能利用率为39.1%。

    从产品结构来看,2014年马来西亚生产半成品钢材431.6万吨,其中小方坯产量356.6万吨,板坯产量75万吨;生产成品钢材747.8万吨,其中热轧材产量为475.9万吨(热轧板卷72.3万吨、中厚板14.4万吨、线材103.2万吨、棒材278.2万吨、型材7.8万吨),冷轧板卷91.3万吨,镀层板100.5万吨(镀锌板67.8万吨、镀锡板11.5万吨、彩涂板21.2万吨),以及管材80.1万吨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材进出口

    目前,东盟钢铁业产能利用率很低,在50%左右,而全球产能利用率平均在70%左右。与此同时,马来西亚钢厂生产的钢材主要是低端产品,尚不具备生产高端钢材产品能力。因此马来西亚钢材需求缺口主要通过进口来弥补。据东南亚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4年马来西亚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008万吨,同比略增0.3%;进口钢铁产品773万吨,同比增长11.7%,其中自中国进口265万吨,占其进口总量的34.2%;出口钢铁产品276万吨,同比31.4%。

    分品种看,2014年马来西亚半成品钢材进口量为17.8万吨,其中板坯进口量14.8万吨,小方坯进口量为2.4万吨;成品钢材进口量为703.6万吨,同比增长12.2%,进口量明显高于其国内产量,对外依存度超过60%。马来西亚成品钢材进口以热轧材为主,其中热轧板卷进口量为131.2万吨,线材进口124.0万吨,棒材进口71.0万吨,型材68.3万吨;冷轧板卷进口量为106.8万吨,镀锌板41.3万吨,镀锡板9.9万吨,镀铝锌板11.4万吨,彩涂板6.0万吨;钢管进口量为78.5万吨,其中无缝钢管23.3万吨,焊接钢管55.2万吨。

    东盟国家钢铁业普遍存在下游工序(热轧、冷轧)产能大于上游工序(炼钢、热轧)产能,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钢铁生产原料和半成品钢材(如生铁、铁合金、小方坯、板坯等),马来西亚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从进口来源看,马来西亚钢铁产品主要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,2014年分别进口264.6万吨、174.8万吨、104.0万吨。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棒线材,而自日本、韩国进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冷轧板、镀锡板和镀锌板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产品出口规模较小,2014年出口量为276.5万吨,同比增长31.4%,其中成品钢材出口量171.6万吨,同比增长43.0%,管材(尤其是焊接钢管)是其主要出口品种,出口量达到111.7万吨,占马来西亚成品钢材出口量的65.1%。马来西亚钢铁产品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、印度尼西亚、韩国、新加坡、泰国、中国等国家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国内钢材需求

    2014年,马来西亚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1008万吨,同比略增0.3%,自2009年起,除2011年略有下滑外有五年保持增长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.7%,远高于东盟整体6.4%的增速。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影响,自2011年以来马来西亚经济增速比较平缓,GDP增速一直维持在5.0%左右的水平,拖累国内钢材需求增加。从成品钢材消费来看,2014年马来西亚成品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279.5万吨,同比仅增1.9%。

 ...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材市场供需状况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业发展

    起步阶段

    20世纪70年代以来,西方各国钢铁生产日渐萎缩,亚洲国家钢铁业开始蓬勃发展,马来西亚钢铁工业也随之逐步建立。80年代后期,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化项目,钢材需求大幅攀升,钢铁项目纷纷上马,钢铁业得到迅速发

    展。90年代,日本、中国台湾企业来马来西亚投资钢铁厂,马来西亚钢铁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。

    调整阶段

    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市场需求锐减,马来西亚钢铁业遭遇寒冬。为保护本国钢铁业,马来西亚政府对部分进口钢材(板材)开始征收25%的重税,同时由政府牵头以收购、兼并和关闭等手段对钢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。美国“911事件”后,马来西亚政府又对板材产品额外征收30%-50%的进口关税,并对板材产品实行进口准证制度。受政府政策影响,2002-2003年马来西亚钢材需求减少,但出口反而增加。

    发展阶段

    2004年起,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全球钢铁市场回暖,马来西亚钢材消费逐步恢复,该国钢铁业进入相对较长的繁荣期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虽对马来西亚钢铁业产生一定影响,但因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马来西亚钢铁业在2009年中即恢复增长。其后,马来西亚政府实行钢铁新政,同世界贸易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接轨,放宽贸易保护措施。2010年以来,马来西亚钢铁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生产

    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和出口大国,但其国内钢铁企业规模大多相对较小,并且技术相对落后。由于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原因,行业垂直整合较少,大规模综合钢铁厂数量有限。据世界钢铁协会估计,2015年马来西亚粗钢产量为410万吨,同比下降4.7%,在全球仅排在第33位,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三位,远低于越南的610万吨,但仅略低于印度尼西亚的420万吨。

    据东南亚钢铁协会统计,截至2014年底,马来西亚生铁(铁水)年产能为50万吨,直接还原铁产能年产能393万吨,粗钢年产能1212万吨,板坯年产能400万吨,小方坯年产能812万吨,热轧中厚板年产能87万吨,热轧板卷年产能390万吨,冷轧板卷年产能305万吨,金属镀层板年产能108万吨,彩涂板年产能49万吨,电镀锌年产能33万吨,棒材、线材及型材合计年产能853万吨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产能不足,主要以生产低利润的商品钢材为主,此外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马来西亚钢铁业综合竞争力下降。随着马来西亚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与公平,其国内钢铁业获得的保护将会越来越少,面对大量涌入的廉价进口钢铁产品,竞争力低下的马来西亚钢铁业未来发展不容乐观。

    从国内钢铁生产来看,据东南亚钢协统计,2014年马来西亚铁产量仅为100.7万吨,并且全部为直接还原铁;粗钢产量有所下降,达到431.6万吨,全部为电炉钢;成品钢材产量也略有下降,达到747.8万吨。虽然本地钢材需求增长较快,但受技术水平限制以及廉价进口钢材冲击,马来西亚国内钢铁产能利用率一直相对较低,2014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35.6%,低于上年的40.6%,而钢材产能利用率为39.1%。

    从产品结构来看,2014年马来西亚生产半成品钢材431.6万吨,其中小方坯产量356.6万吨,板坯产量75万吨;生产成品钢材747.8万吨,其中热轧材产量为475.9万吨(热轧板卷72.3万吨、中厚板14.4万吨、线材103.2万吨、棒材278.2万吨、型材7.8万吨),冷轧板卷91.3万吨,镀层板100.5万吨(镀锌板67.8万吨、镀锡板11.5万吨、彩涂板21.2万吨),以及管材80.1万吨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材进出口

    目前,东盟钢铁业产能利用率很低,在50%左右,而全球产能利用率平均在70%左右。与此同时,马来西亚钢厂生产的钢材主要是低端产品,尚不具备生产高端钢材产品能力。因此马来西亚钢材需求缺口主要通过进口来弥补。据东南亚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4年马来西亚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008万吨,同比略增0.3%;进口钢铁产品773万吨,同比增长11.7%,其中自中国进口265万吨,占其进口总量的34.2%;出口钢铁产品276万吨,同比31.4%。

    分品种看,2014年马来西亚半成品钢材进口量为17.8万吨,其中板坯进口量14.8万吨,小方坯进口量为2.4万吨;成品钢材进口量为703.6万吨,同比增长12.2%,进口量明显高于其国内产量,对外依存度超过60%。马来西亚成品钢材进口以热轧材为主,其中热轧板卷进口量为131.2万吨,线材进口124.0万吨,棒材进口71.0万吨,型材68.3万吨;冷轧板卷进口量为106.8万吨,镀锌板41.3万吨,镀锡板9.9万吨,镀铝锌板11.4万吨,彩涂板6.0万吨;钢管进口量为78.5万吨,其中无缝钢管23.3万吨,焊接钢管55.2万吨。

    东盟国家钢铁业普遍存在下游工序(热轧、冷轧)产能大于上游工序(炼钢、热轧)产能,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钢铁生产原料和半成品钢材(如生铁、铁合金、小方坯、板坯等),马来西亚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从进口来源看,马来西亚钢铁产品主要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,2014年分别进口264.6万吨、174.8万吨、104.0万吨。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棒线材,而自日本、韩国进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冷轧板、镀锡板和镀锌板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钢铁产品出口规模较小,2014年出口量为276.5万吨,同比增长31.4%,其中成品钢材出口量171.6万吨,同比增长43.0%,管材(尤其是焊接钢管)是其主要出口品种,出口量达到111.7万吨,占马来西亚成品钢材出口量的65.1%。马来西亚钢铁产品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、印度尼西亚、韩国、新加坡、泰国、中国等国家。

    马来西亚国内钢材需求

    2014年,马来西亚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1008万吨,同比略增0.3%,自2009年起,除2011年略有下滑外有五年保持增长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.7%,远高于东盟整体6.4%的增速。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大环境影响,自2011年以来马来西亚经济增速比较平缓,GDP增速一直维持在5.0%左右的水平,拖累国内钢材需求增加。从成品钢材消费来看,2014年马来西亚成品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279.5万吨,同比仅增1.9%。